依法懲治侵公犯罪,切實保障信息安全
自覺抵制網絡謠言,守護清朗網絡環(huán)境
共同守護網絡空間,筑牢國家安全屏障
時刻謹防網絡泄密,堅決維護國家安全
堅決打擊網絡水軍,全力維護網絡秩序
謹慎曬照,保護行程
帶有姓名、證件號、二維碼等信息的火車票、飛機票、護照,打碼!絕不能完整暴露。
曬美景美食時,盡量避免精確顯示家庭住址、學校位置或實時定位。
避免過度炫耀新手機、電腦、奢侈品等,防止被別有用心者盯上。
避免“123456”或生日。使用大小寫字母、數字、符號組合,不同平臺用不同密碼。
為重要賬戶(支付、社交、郵箱)開啟短信/驗證碼兩步驗證。
清理不常用或不信任的APP、網站對社交賬號的授權。
中獎通知、積分兌換、違章查詢等短信、郵件里的鏈接,可能是釣魚網站。
街頭掃碼送禮、共享單車異常碼等,掃碼可能跳轉釣魚網站或下載惡意軟件。
謹防電信詐騙
“動動手指,日賺千元”?先讓你小額獲利,再誘導大額投入后消失無蹤。謹記,所有刷單都是詐騙。
還沒開始工作就讓交錢?果斷拉黑!正規(guī)兼職不會提前收費。
遠低于市場價的點券、皮膚或賬號?付款后對方立刻消失是常態(tài)。
索要賬號密碼、驗證碼?實為盜號或植入木馬。
共建網絡安全
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的特點,偽裝成客服、好友、游戲主播等,以領取游戲福利、網購退貨退款、兼職刷單等為誘餌,誘導青少年點擊不明鏈接、透露個人信息或轉賬匯款,造成財產損失。
在虛擬網絡中,部分青少年可能遭遇言語辱罵、惡意造謠、曝光隱私等網絡欺凌行為,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傷害。同時,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正確引導,也可能無意間參與網絡欺凌。
學期伊始,青少年上網活動頻繁,在注冊游戲賬號、社交平臺賬號或參與線上活動時,若不注意保護個人信息,如姓名、身份證號、家庭住址、聯系方式等,極易被不法分子獲取,用于精準詐騙或其他違法犯罪活動。
網絡謠言從“某地發(fā)生重大災害”到“明星負面消息”,這些未經證實的虛假信息在社交平臺快速傳播,擾亂網絡秩序,誤導青少年認知。一些別有用心者還會利用謠言煽動情緒,制造網絡暴力,危害社會穩(wěn)定。
排版說明
排版:135編輯器
貼紙:本人繪制+135編輯器
圖片:135攝影圖(ID:62638)
文字:僅做展示,使用請?zhí)鎿Q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uYaaGzokUl_K19woii80w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7AVz96B2EZIyLyJ3sV2fZg